五月阅读笔记[下]:Psychological Thriller 的迷思

六月被各种出行计划打散,不但书没有读几本,还一直欠着五月的阅读笔记没有写完。然而这篇其实六月初就写好了一半,现在只好尴尬地先把这半篇续上(我还有一点轻微的强迫症,看到博客目录里有个“上”,不补上个“下”可能会很难受),其余的之后再写吧。

Silent Patient, Alex Michaelides [Kindle]

之前偶然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读了这本书大为称赞,就也找来看了看。这是一本比较规矩的 Psychological Thriller,读起来还算过瘾,回味起来就差点意思了。故事缘起自一位知名女画家 Alicia 有一天被发现在她自己的客厅,站在被连开五枪直接毙命的丈夫身边。不过比这个案件更引发讨论的是事发后女画家就开始保持沉默,不发一言,甚至在法庭上放弃了对自己的辩解。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位心理治疗室 Theo,因为对 Alicia 的案件和她的沉默极为感兴趣,成为了 Alicia 的治疗师。故事就由 Theo 对 Alicia 的心理治疗展开。除了设计在当下的这条治疗的时间线以外,书中还穿插了一条设置在过去的 Theo 经历的时间线,Theo 自身的经历自然与 Alicia 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两条时间线相互呼应,直到最终的 “twist”。

(下文有极微量剧透。Proceed with caution。或点击此处跳至下一节)

刚刚回顾了一下我在 kindle 中标亮的句子,在第二章故事还尚未展开的时候,我标记了下面这段 Theo 的叙述:

I must start at the beginning and let events speak for themselves. I mustn’t color them, twist them, or tell any lies. I’ll proceed step by step, slowly and cautiously.

对于稍有经验的 Thriller 读者来说,这段话一出 Theo 就立刻暴露了他不可靠的叙事者的身份。于是他究竟隐藏了什么就成了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个谜团,因为书中的人物数量有限,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也就随之逐渐将谜团收紧。然而作者如果能棋高一着,谜团揭晓之时自然能收获读者那颗一直高悬的心和一声欣然的长叹。

我因为这个五月连着读了两本 Psychological Thriller,也就对这个类型的小说多想了一些。作为读者,当我拾起一本这一类型的小说开始阅读时,几乎就等同于我自愿踏上了这一”欺骗之旅“。在这趟旅途上,作者和读者之间拉锯式的对结局的猜测和闪躲是必经的过程。所以常见这类小说的评价里有沾沾自喜又稍有遗憾的读者表示”读了不到一半就猜出了结局“和一些对结局全无准备、被它当头一棒的读者表示过于意外而无法接受。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平衡是作者的功课,让读者时刻保持猜的热忱却始终猜不到的结局,可能才是 Psychological Thriller 最好的结局。

但即使有这样一个“完美”结局(我个人觉得 The Silent Patient 也可以算在这一类),我还是偶尔会在读到结局之后有一种空虚感:哦这样啊…就…就是这样了吗?可能是因为我读书的目的已经从为一时爽/娱乐而读转移,况且如果是为了追求类似读 thriller 的刺激,现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比读小说更高效的选择,为了知道结局而阅读,或者说阅读后只是知道了结局的小说,对我来说即使阅读过程再紧张刺激,也不过是中游的阅读体验(类似的“中游”阅读还有这本 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GoodReads 链接在这里)。

The Girl on the Train, Paula Hawkins [Audio Book]

同样是 psychological thriller,这本因为是听的 audio book,虽然也算不上什么惊艳的作品,回想起来“阅读”体验却是上佳。我本来就喜欢通勤的火车、旁观他人人生这样的设定。这本书开篇就是女主角一直坐同一班火车进城上班,火车总在同一个时间路过一组紧靠铁路的小房子,就像是定时开放的一个小剧场一样,每天上演固定演员的生活片段。这本书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了几位主角盘根错节的人生经历,由醉酒忘事、撒谎成性、出轨隐瞒共同交织出一本“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故事(误)。

完成度高,有声书适合听着跑跑步(因为故事很快就进入了主线的“谜团”,想着要听书而去运动也算是个不错的动力)。

Before the Fall, Noah Hawley [Audio Book]

这本书是之前听某期 My Favorite Murder 的时候 Georgia 提到的,因为作者是之前看过很喜欢的 Fargo 电视剧的编剧 Noah Hawley,就找来听一听。

故事讲的是一班从麻省一座度假小岛 Martha’s Vineyard 起飞去纽约的私人飞机在起飞后 16 分钟离奇坠毁,机上 11 人中只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画家和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奇迹般生还。然而机上的乘客除了这位画家之外,几乎无一例外是在商界、媒体界举足轻重的成功人士,他们中有一些人如果原本能活着走下飞机,将会面临巨大的人生震荡。这场空难难道是巧合吗?还是一场(众望所归的)蓄谋已久的阴谋呢?

(下文有少量剧透。Proceed with caution。或点击此处跳至下一节)

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的,即便它有着一个相当 anti-climax 的结局。作者在这本书中想讨论的核心话题其实在翻开书第一页就写明白了:

Everyone has their path. The choices they’ve made. How any two people end up in the same place at the same time is a mystery. You get on an elevator with a dozen strangers. You ride a bus, wait in line for the bathroom. It happens every day. To try to predict the places we’ll go and the peopel we’ll meet would be pointless.

可是当人们试图理解一个难以理解的事件时(比如书中的这起空难),又总是不满足于将其简简单单解释为一个 “mystery”。人们不遗余力地给事件下注解、为偶然、独立的事件建立逻辑联系,从 pointless 中寻找值得一提的蛛丝马迹。这本书里因为空难而将命运捆绑在一起的 11 个人,每个人的人生至他们踏上这架飞机的那一刻都有着独特的轨迹(书中每个人物过往的经历各占独立章节,和主时间线上试图解开空难之谜的世界相互交替),这些轨迹分开来看似乎没有哪一条必然地通向空难,却在事实上交织甚至停止在这里。作为看客,你可以接受“纯属巧合”的解释吗?这是 Hawley 在书里借画家之口向故事中疯狂的新闻媒体提出的疑问,也是他向读者抛出的问题。

What a Plant Knows, Daniel Chamovitz [Paperback]

五月里读的关于植物的一本非虚构小书。以后有机会可能想集中写一下近来读过的关于植物的书,在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订阅博客更新

新文章发布后会自动投递到您的邮箱

I promise I will not spam you.